涌泉制艺玉雕造像《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佛
2018年
青玉
高12.5cm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艺术的魅力不在于对材质的追求,但不同材质所带来的质感、观感、触感也是各有韵味。

  不同材质的制作工艺也是千差万别,所谓隔行如隔山。业精于专,一个人的一生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出成就已非常卓越。所以,专于金属技艺者,不能雕玉;专于玉雕者,不善铸造。童永全先生专于金铜工艺,数十年来对造像艺术及工艺潜心研究,方有所成。那么,涌泉玉雕又如何诞生的呢?这事童永全先生筹谋已久:从很多年以前就有将他对佛造像艺术的研究和理解用于与玉佛雕刻的想法,并着力于玉雕人才的培养。

 

 

  在涌泉制艺工作室中,较早的成员已经跟随童先生30多年,即使是最新的成员,也已跟随童先生8年光景。涌泉的玉雕师傅在进入涌泉制艺工作室之前就已经是能独当一面的玉雕能手,再接受童永全先生的悉心教导,又历经十余年才终有如今的技艺与认知。有了这样一批成员,童永全先生才终于开始涌泉玉佛的创作。

  童永全先生将自己在古代佛造像上的审美趣味用于玉佛设计,尤其是他了熟于心的永宣宫廷造像的精致优美。带领跟随童先生十余年的涌泉制艺玉雕成员,全程指导监督,并最终完成了这第一件作品。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尃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说文解字》

  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
——《五经通义·礼》

 

 

  古今雕玉佛的也不乏其人,但大多数是以汉佛为主,极少有刻藏佛的。藏传佛教盛行不衰,是其佛造像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藏佛博采众长,集众家为一体,而永宣宫廷造像再由此更上一层楼,成为佛造像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精美风格。童永全先生专一于古代造像的研究,尤其对永乐、宣德的造像情有独钟。永宣宫廷造像集精美与艺术于一体,兼备华丽和审美。童永全先生也正是以这种精美与艺术兼备的要求来制作这第一尊涌泉玉佛。

 

 

  涌泉玉佛《释迦牟尼》,其载体为五德之玉,承载的是佛教之魂。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者,这件青玉《释迦牟尼》也是涌泉玉佛的开始之作,其后必然虔心不灭,躬耕不止。

 

  “我们的玉雕佛造像,不是传统意义上临摹古代玉佛,而是将永宣宫庭造像风格融入其中。我们需要宏博大气,雍容华贵。我们需要美!我们要将冰冷的玉石雕出温度,使其能够与人交流,带给人们心灵的安慰与启迪,让人间充满爱。”——童永全

 

 

- - - 涌泉制艺 - - -